
████████相關簡介████████
|
導演: 邁克·米爾斯
編劇: 邁克·米爾斯
主演: 伊萬·麥克格雷格 / 梅拉尼·羅蘭 / 克裡斯托弗·普盧默 / 高蘭·維斯耶克 / Kai Lennox / Mary Page Keller / Keegan Boos / China Shavers
類型: 劇情 / 喜劇 / 愛情 / 同性
官方網站: www.focusfeatures.com/film/beginners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法語
上映日期: 2011-06-03(美國)
片長: 105分鐘
又名: 新手人生(台) / 基爸愛留情(港) / 愛的初學者 / 新手
IMDb鏈接: tt1532503
2011年第69屆金球獎(Golden Globe) 最佳男配角克裡斯托弗·普盧默 奧利弗的老爸宣佈身患重病,並正式出櫃,過去與現在的片段不斷交叉卻井然有序,三段時期的各自講述,描寫了奧利弗和他周圍人的成長過程。 影片也在多倫多電影節獲得很高評價。 幕後製作 來源於生活的故事 影片的故事來源於自導演邁克·米爾斯的生活,那一年他的父親75歲,已經結婚45年了。可是那個時候,他的父親突然要去過一種以前從來沒有的生活,而且 這種願望極其強烈,幾乎沒有人能阻攔。米爾斯的父親此前過著一種穩定的家庭生活,但是很顯然,這不是老人需要的。做出改變之後,米爾斯的父親過上了一種令 人迷惑的、時不時令人痛苦,但是很有趣又發人深省的生活。即使他的父親在80歲的時候去世,但是他的這種對生活的態度和追求,卻在米爾斯的心裡紮了根。 米爾斯帶著一種「越是個人的,就越能引發共鳴」的想法開始了影片劇本的撰寫工作。米爾斯說:「這是我自己所親歷的生活,影片中的幽默、笑話、情感都是我 個人的體驗。我相信,那些和我有過相似經歷的人一定能感受到和我相似的情感;那些沒有過這種經歷的人,也會被打動。有的時候,越是個人的情感體驗,就愈能 引起集體性的共鳴。整部影片由兩條線組成,第一是哈爾教會了奧利弗如何去愛安娜;另一條是奧利弗和安娜的關係,他的愛情故事表明了他從來就沒有真正理解自 己的父親。這兩個故事表述了兩種存在的狀態,哈爾是一個老年人,代表著一種1950年代的青年人的老年形象,守舊、害怕同性記憶癌症,這是一種外在、能看 得到的觀念。而他的兒子奧利弗則代表著1960年代的孩子。他們會隱藏自己的想法、愛情觀開放而且大膽,對社會和輿論沒有太多的顧慮,這是一種內在的觀 念。不過,故事中有了轉折,哈爾是一個同性戀,他用正常的婚姻掩蓋了自己的性取向,不過他自己最後邁出了這重要的一部步。而奧利弗呢,他在哈爾的教導之 下,漸漸學會了如何去打開身上的枷鎖--這些枷鎖有社會給的、有家人給的,但更多的是他自己為自己創造的,並教會了他如何去面對愛情和生活。」 在米爾斯的設計中,這是一部「小電影」--小格局、小故事,但是他的另一個設計是,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大情感大生命。米爾斯說:「我想通過電影展示出來生 命的趣味性,尤其想告訴別人在那種人生的關鍵時刻,生命會多麼有趣。其實有的時候把事情做了,才會發現不會有什麼後果。換句話說,對於個人的生活作出自己 的選擇,只是一個開始而已。隨之而來的事情才會真正改變你的生活。在人與人相處的大學問中,實際上所有人都只是初學者而已。」在決定好了影片的基調之後, 米爾斯需要尋找合適的演員來扮演影片中的父子--這是這部獨立電影成敗的關鍵。他想到了伊萬·麥克格雷格和老演員克裡斯托弗·普盧默。於是他給兩位演員寫 了郵件,邀請他們來出演這部電影。 大牌演員出演 在給伊萬·麥克格雷格和克裡斯托弗·普盧默的邀請信中,米爾斯詳細地講述了影片的 故事和細節,以及他對兩個角色的理解和認知。這兩封信寫得情真意切,當時就打動了這兩位演員。尤其是克裡斯托弗·普盧默他冥冥之中甚至覺得這就是為他創作 的角色,而且普盧默當時也有80多歲了,對這個角色有著感同身受的喜愛和認同。他說:「我從來沒有在銀幕上扮演過這樣的角色,這個角色讓我有些目眩神迷, 而且我覺得這其中的一部分是完完全全為我創造的。誰知道我在80好幾的時候會幹些什麼呢?」一開始,米爾斯和劇組同仁的目標是借用自己父親的故事,講述一 個老人對於生活的選擇。可是在修改的過程中,這個故事被一遍又一遍地刷上了米爾斯的個人色彩,直到最終完全變成了他的一種「自述」--影片中的那些父子關 系完全就是米爾斯生活的寫照,他和自己的父親就是這麼生活的。米爾斯曾經表示說,普盧默長得挺像自己的父親,看到他就有一種親切的感覺。米爾斯的父親是一 個藝術史的學者、在博物館工作,或許還是一個藝術家,他「偽裝」自己是一個直男,直到臨死前才說出了秘密。雖然極為喜愛這個故事,但是普盧默還是很緊張, 因為他扮演的是導演的父親,他擔心自己的表演和這部電影會傷害到米爾斯。普盧默說:「這是他自己創作的故事,讓我感同身受。我擔心的是米爾斯會在拍攝過程 中受到傷害,畢竟影片中大多是一些私人的情感。影片很純真、很純粹,是一個讓我真心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的電影。」 請伊萬·麥克格雷格來扮演兒子 奧利弗是米爾斯很早的想法,在劇本還沒有竣工的時候,他就希望伊萬能扮演這個角色。米爾斯覺得伊萬的氣質和米爾斯相若,不過他的英倫口音會是影片的障礙所 以伊萬要求米爾斯將劇本朗讀給他聽,以便從中學到地道的美式口音。米爾斯說:「伊萬在口音這個問題上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要我朗讀劇本給他。但是我希 望他別效仿我的聲音和語氣,如果他被我的風格限制住了,將會是一個災難。後來我錄了音,他修正了自己的口音,而且還按照自己對人物的理解,給人物加入了一 些語氣詞和發音的小習慣。應該說,伊萬朗誦台詞的能力是全世界一流的,他的聲線非常完美,在影片中絕對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除了這兩位主 演,影片中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角色」--一條狗。這條狗見證了哈爾的離世和奧利弗的愛情。談到「執導」狗的「表演」時,米爾斯說:「其實執導狗和執導人 是一樣的,你只要把它當成是一個真的演員就好了。它們有自己的訓練師,到哪裡都很安靜,而且還會展示出來必要的眼神和動作之類的。有的時候你和它說話,它 似乎真的能理解你。」 花絮 ·影片改編自導演邁克·米爾斯和他父親的真實故事。發生影片中講述的故事的那一年米爾斯的父親75歲,5年之後他的父親就去世了。 ·影片中出現的那條狗叫做Cosmo,它是一條明星狗,已經出現在了很多電影中。 ·本片的兩位主演伊萬·麥克格雷格和克裡斯托弗·普盧默都曾經在不同版本中的《奧賽羅》中扮演過伊阿古。 ·導演邁克·米爾斯是紐約著名的藝術家,曾為諸如Beastie Boys、Beck、Sonic Youth與Ol』 Dirty Bastard等著名樂隊設計過專輯封套,後來他轉行開始拍廣告、MV,與Moby、小野洋子、Air等人都有合作,頗為成功。2005年,邁克·米爾斯 首度進軍大銀幕,導演了處女作《吮拇指的人》。
Mike Mills,一個押韻的名字。第一次知道這個名字,並不太愉快——醫生給我推薦了一部電影Does Your Soul Have a Cold?小片兒裡灰暗的顏色、凝重的表情外,永遠飄移著悉窣的微響、重疊的空間、以及輕靈的線條。同病相憐者,不需要任何文字解釋,便能發現藏在鏡頭後 抑鬱的目光,有種病友間相見恨晚的感覺。然而寬心大度者,卻被那專斷、蠻橫的大寫字母擾亂了神經,在波瀾不驚下著實感受了一把觸目驚心。
Mills在屏幕上不斷給觀眾開著藥方,關鍵時刻那些白色的大寫文字又能變成維基百科,撥動著平緩呼吸下麻木的神經。雖然現在時不時還得吃 Eurodin,但那電影卻能讓我稍微放寬心——睡不著就睡不著吧,老天不叫你睡著;你要是硬逼著自己睡,沒準明兒出門就掉到沒蓋的井裡(失之東隅的道理 誰都懂,老天肯定是公平的嘛!)你睡不著的時候,有億萬日本人民陪著你呢。
如果說Does Your Soul Have a Cold是一部抑鬱症臨床指南,那Mills的新作Begginers絕對是一部抑鬱百科全書。
結婚44年的老爸,忽然在老媽去時候後宣佈出櫃,並成功牽手小男一枚。雖然好景不長,老頭沒過上幾年自由、放蕩不羈、為了gay pride貢獻終身力量的日子,便撒手兒子、小男和愛犬。兒子從小便致力於調節長輩內分泌的事業,在老父最後的日子裡不離塌前。老父去世後,更是將「只懂 150個詞兒卻不會說話」的狗狗視為父親在世。懷揣著「再牛逼的蕭邦,也談不出老子的悲傷」,兒子邂逅了有點蘿莉妄想症、爸爸廢話垃圾桶、極度缺乏安全 感、又見解精闢的法國(或者魁北克?)小演員。
愛情親情起起落落,賣萌小狗上竄下跳,看似飽含戲劇衝突的人工情節,卻是導演的真實半自傳!彷彿晨露般隨時蒸發的老父,好似候鳥般迅速遷移的女友,潮起潮 落、敘述切換間,兩條主線便於觀眾的淚腺上哼起了二重唱。時間順序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種「一沙一世界」的黑色幽默:週而復始,卻不得而知。
扛著導演與視覺設計師的雙重身份,Mills永遠都能做到「在其位,謀其職」,Begginers便又是一部養眼的電影—— 作為導演,始終將觀眾淚點控制在眼眶濕潤的程度,有利緩解眼疲勞;同時,略顯蠻橫的圖片插入(生猛程度可以說是「闖入」),準確地傳達著歷史獨白與人物獨 白的初衷。其假男主人公之手編畫的The History of Sadness,迅速將看不見的憂傷視覺化,堪稱經典。
沒有探究抗抑鬱知識的普及、或是用藥指導,Begginers卻在娓娓道來中,呈現了影片中各個角色抑鬱的理由:兒子想對得起所有人,內心深處卻是一隻 「一定要找到獅子;哪怕一輩子只有一隻長頸鹿出現,也不會與長頸鹿為伍」的完美主義者;小演員想保守父親沉重的秘密,卻又不能把自己變成啞巴,只能終日漂 泊以尋得下一個空房間;小男糾結於gay的身份,在想像著被別人拒絕的時候將所有人據於千里之外,除了他可以隨便撒嬌的老爹。
這麼看來,Begginers又不免落入「尋父」的俗套。但細膩的女性刻畫,又再次將影片帶入了多重空間的漩渦。期間包含的民族、女權、政治、gay pride,不停隨著Mills穿插的圖片撲面而來,然而最終又都被那只善解人意的狗,用百分百治癒的眼神所稀釋。小狗只在乎一個問題:How about the marriage?也許就是這隻狗,讓Begginers得到了戛納「最佳女性詮釋獎」(la meilleur interpretation feminine是這個翻譯吧?)。
抑鬱的哥們兒都是敏感的,雖然我不知道Mills有沒有抑鬱症,但我相信他深諳這個道理。敏感的人又都是笑點低的,就像男主角本著歷史獨白的精神,在一塊 巨大廣告牌上偷噴的YOU MAKE ME LAUGH,BUT IT'S NOT FUNNY.再次回到開頭的自我安慰中:笑了就是笑了,在乎它好不好笑幹嘛?笑著笑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就笑了,一個意思。持酒言歡,哪來那麼多高興事;借 酒澆愁,又哪來那麼多彆扭……
小演員最精闢的見解就是:「大樓裡住著的人,有一半相信不可能,另一半相信奇跡,所以他們永遠都在戰鬥」。敏感的大腦亦是如此:要麼都是奇跡,要麼都是不可能。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看完Beginners這部自傳性很強的電影後,還是有點小小的感動。劇本幾乎是按照導演Mike Mills的親身經歷所改編的。
Oliver的父母是絕對的非主流:父親從13歲開始就知道自己是同性戀,母親從13歲開始才知道自己有一半的猶太血統。儘管母親從一開始就 知道父親的性取向,儘管美國在六七十年代將同性戀當作病症,他們還是相愛了,並組合了一個奇特但並非缺愛的家庭。作為父母的獨子,Oliver在感情上一 直是非常依賴父母的……但他也察覺到了父母的幸福有些不完整,因此他得出的結論是:」你們並沒有相愛過「。因此,他曾」不相信愛情「。
在母親去世後,75歲的父親出櫃-被診斷為肺癌晚期患者-去世 的這一段時間內,Oliver重新審視了父母之間的關係,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以及自己與相戀過的女人們的關係。因為需要經常照顧重病的父親 Hal,Oliver與曾經因為工作很少在家的Hal演繹了一段全新的父子情誼。雖然已走到人生的盡頭,Hal卻猶如獲得了新生,他積極地投入各種同性戀 組織的活動,並在男伴Andy懷中找到了完整的愛情。雖然Oliver詫異地看著父親的蛻變,卻也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人生的意義所在,並又一次」相信愛情 「了。
Oliver與Anna的愛情故事依我看來卻是該片的薄弱環節。在敘事中植入Mike Mills本人做的插圖有些故弄文藝嫌疑,而Melanie Laurent塑造的這個不斷擠眉弄眼、天馬行空的法國妞有些故弄古怪,不夠生活自然,遠不如Natalie Portman在《Garden State》與Zoey Deschanel在《500 days with Summer》中塑造的精靈姑娘深入人心。(不過不得不說,作為一個法國演員,她的英語是相當棒的!)
兩位男主演都是相當優秀的,Ewan McGregor將Oliver的低調性格與Christopher Plummer將Hal的高調出櫃都闡釋得恰到好處,觀眾無不為這一對父子的第二次成長所需的勇氣和慷慨胸懷而動容。
靈氣十足的小狗Arthur更是演技出眾,算是再一次為Jack Russell這個在歐洲相當受歡迎的品種掙了光吧 : ) 。可是原本該是本片一大亮點的Oliver與Arthur的無聲「對話」,卻讓人略感蛇足,如果他們的對話內容更豐富一些,效果也許將會更佳。
雖然我大愛Ewan,但還是覺得這部影片太過矯情,刻意營造靜的要死的氛圍,想表達點人生感悟,卻沒能把故事講好。
可能導演幹過廣告,所以展示各種人生或想法時大量運用幻燈片的形式,看起來很像廣告或者漫畫,而且連接不暢,沒有用這種方法的同類影片那種詼諧風趣之感。
說實話這影片我沒太看懂,原因要麼是這電影太私人,要麼是它沒拍好,要麼是我理解力不行。只有主角Oliver父親去世那處是唯一引發我共鳴的地方,那一幕真實得催人淚下。
看預告時,覺得影片年老出櫃、重入愛河都是戲,以為充滿了關於改變的趣味故事,結果影片其實只是在描繪幾個人生狀態,而且相對還是比較美好的狀態。影片似乎想討論點人生哲理,發表些生活感悟,不過這方面外國人還是很難論過中國人的。
Oliver的老爹雖然不幸得了癌症,可人家看得很開,在我看來是以相當幸福的方式死掉的。他年老身手依然矯健,家中安逸舒適,沒有什麼事情讓他操心,兒 子一直在身邊照顧,出櫃後也找到了組織,認識了一幫朋友,參加了各種喜愛的活動,還帶回個真心的同性戀人,可以說他就像自己描述的耶穌之死那樣可謂圓滿的 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這種好心態可能會讓人覺得是因為他生活環境太好了,不過人家怎麼說也是幸福生活剛開始就得了癌症,兒子還沒能找到另一半,有這種隨緣的 心境也是很了不起的。中國人也講隨緣,講哪怕生命不能走的這麼美滿也要知足常樂,講樂貴自然真趣,景物不在多遠,老爹即使躺在病床上看個滅火裝置也能看出 日式花園的美,可能就是悟出來了吧。
Oliver的老媽只在他的回憶中出現,此女可謂一奇人,在藝術展上的古怪舉動堪比《窗邊的小豆豆》裡小豆豆的長大版。。相比老爹還算普遍的真實形象(除 了性向),這位老媽則塑造的像精靈一樣虛幻飄渺。她不管俗人追求的那些個外在形式、精美品味,天真肆意的像個孩子,只要發現個東西,她就能自得其樂地玩起 來,頗有中國人講求的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見人生之真趣的精神境界。
Oliver本人的傷痛則在於曾經相信的東西潰然崩塌,他的困惑蔓延成憂傷,也許還有憤怒夾雜其中,他父母接連去世也打擊著他。過去的一切將他的現在壓死 了,他放不下也理不清過去,所以一直陷在泥沼中,後來認識的女友也不是無憂無慮的,他不知該不該開始這段感情並加以珍惜,所以看來他是這裡最苦悶倒霉的一 個了。可是對於這種讓人鬱悶的情況,佛語裡好像也有很多各種勸人的句子,大意都是:過去的早已過去了,未來還不可知,還是珍惜現在吧!
所以你看,外國人想講的人生哲理,中國人早講過了。老外們在多年物慾橫流的社會裡掙扎,想尋求內心的安穩,就把中國幾千年前的思想翻出來,中國現在也開始跟著再次物慾橫流起來,也只好回家翻書尋根,才能活出雛菊那樣的簡單快樂來。
影片初衷是好的,主題如果是我猜的這樣也是好的,不過感覺影片的一個多小時還不如那首反覆出現的主題曲來的明白易懂,簡單的琴音好像把一切都概括表達出來了。當然假如能有人被這電影的音樂和淡雅灰暗的色調所治癒,電影製作者的功夫也算沒有白費。
PS:多看Ewan的片子有益身心健康啊大家!他的片子幾乎都是正確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啊!教育大家要愛生活、愛努力、相信愛情、 珍惜生命、尊重女性、理解同性戀、反對戰爭、堅守正義、不吸毒、不違法、不貪婪、不縱慾。。。。。。整理成集都可以當教科書了,全看完了你就是和諧社會良 好公民了啊!
注意:每當電影主人公身陷人生低谷,總會有外力把他解救出來,這套路屢試不爽,無論是父親的坦白還是從天而降的女友,也許的確是導演的真實經歷,但現實中你要做好倒霉的時候身邊什麼也沒有,靠自己走出來的準備!
最後強烈吐槽:Ewan你為什麼總被壓在下邊啊?你不要再這麼受了好不好?人家等這麼久等你一部片結果還是沒反攻成,估計《完美感覺》你也沒希望了啊!
|
╔══════════════ ೋღ☃ღೋ═════════════╗
☼███████████████非關人物███████████████ ☼
╚══════════════ ೋღ☃ღೋ═════════════╝
|
這是一部典型的美國文藝片,小故事小格局加上清新的音樂,但我想說,拍攝手法真是好。過去與現在的片段不斷交叉卻井然有序讓觀眾看得明明白白,三段時期的 各自講述也像在描寫一個男孩的成長過程;很多鏡頭也剪得點到為止,冰山露得恰當好處。影片以第三人稱的講述,一個旁觀者的獨白冷靜又陌生地完整了故事:總 統、流行的衣服、當時的天氣、煙花的形狀……其實這些都是很無關緊要的因素,可串聯起來就是40年代和60年代分別成長起來的人過著的截然不同的生活,因 此從這裡也暗示了,其實Oliver從心底從來都沒有真正理解過父親,在情感縱橫的那個世界裡,父子是截然對立的。
我不知道Mills把電影表現得如此私人化的時候有沒有猶豫,但對於當時父親七十五歲時候出櫃的事想必一定在他心裡種下了一顆很大的種子,並且影響了他一生的感情世界。
很多人都覺得Oliver與Anna和感情的那一段很薄弱,女主角的性格也很奇怪。我倒是覺得作為兩個成長伴有家庭陰霾的人來說,對愛情持有若即若離、神經古怪的態度也不是很過分。
電影最重要的感情線索反倒是Oliver自己內心的遷徙。一個敏感的獨生子,從小便早早感受到了父母之間的怪異,母親的怨和父親的冷淡,因此奠定了憂鬱的 基礎;母親去世後不久父親也得了癌症便表明了身為多年隱性同性戀的身份並大膽開始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我很能理解當時父親的想法,他只是想在生命的盡 頭做一回真正的自己。他與男友在一起的確很快樂,但卻忽略了一個人——他的兒子。因為父親男友這第三者的出現,使原本平淡的父子感情變得更為冷淡,他們的 話題始終沒在同性戀這個話題上延伸開來。於是Oliver更加憂鬱了。作為一個整天只跟畫筆打交道的廣告設計師、沒有固定的女友、長年只跟一隻羅素狗生活 在一起、不愛講話、不愛表達……看來真的是很糟糕。
其實在最後父親給的一個臂彎、父親男友的一個擁抱、Anna的眼淚甚至是羅素狗伸一下爪子都會讓Oliver感動不已,卻又不願意表達出來和強求,人都是 這樣的,很容易被季節更替撞擊,很容易被一言一行感動,有時眼神也會傷到人,卻總是不記得這些都只是自己的意識帶來的幻覺。世界依舊沒有變化。 ..
|
╔══════════════ ೋღ☃ღೋ═════════════╗
☼███████████████非關劇情███████████████ ☼
╚══════════════ ೋღ☃ღೋ═════════════╝
|
那只毛絨兔子問:「什麼是真實?」
然後這隻兔子又問:「會痛嗎?」
馬兒回答道:「有時會痛。」
「疼痛是瞬間的嗎?」
「會疼很長時間的。總之,當你變成真的,你的毛髮會被撕扯,你將失去眼睛,變得殘缺。但是沒有關係,因為你變得真實起來,那些不理解的人才覺得你是醜陋的。」
書中原文:
"What is REAL?" asked the Rabbit one day, when they were lying side by side near the nursery fender, before Nana came to tidy the room. "Does it mean having things that buzz inside you and a stick-out handle?"
"Real isn't how you are made," said the Skin Horse. "It's a thing that happens to you. When a child loves you for a long, long time, not just to play with, but REALLY loves you, then you become Real."
"Does it hurt?" asked the Rabbit.
"Sometimes," said the Skin Horse, for he was always truthful. "When you are Real you don't mind being hurt."
"Does it happen all at once, like being wound up," he asked, "or bit by bit?"
"It doesn't happen all at once," said the Skin Horse. "You become. It takes a long time. That's why it doesn't happen often to people who break easily, or have sharp edges, or who have to be carefully kept. Generally, by the time you are Real, most of your hair has been loved off, and your eyes drop out and you get loose in the joints and very shabby. But these things don't matter at all, because once you are Real you can't be ugly, except to people who don't understand."
——《The Velveteen Rabbit》

當男女主角一起住後,女人說很高興也很緊奮。然而當男人問他為何昨晚哭了起來?你快樂嗎?也許 這裡並不完美,這種沒事找抽的故事總是容易越看看苦逼吧。每個人的心裡都有洞希望別人把它填滿,可是又放不開心胸接納別人,伊旺麥奎格聽到女主角又要離開 後哭了,可他小時候父母感情離異與父親最後出櫃都令他對別人設下心防。主角為何一開始會被女主角吸引也是因為只有孤獨之人才瞭解箇中感受,然而主角在工作 中總是想將自己那套推銷給別人,難怪受挫lol,最後他想起老媽讓他在夜裡未成年開車的場景,開始想要改變,畢竟只有一隻狗陪伴下人又會想起以往有女伴在 旁的溫暖。最後狗狗在老爸基友那,而主角離開時不再鬼吼鬼叫時,我認為狗狗也知道主角不再寂寞了。那個老爸的基友看到狗狗認得他也很高興地哭了,最後一次 老爸的基友終於開口問說為何都不來電表示一下關心,主角說因為你是老爸最愛的人,這只能說是高明又無奈的拒絕,這名基在這個年代出櫃還是得有勇氣啦。最後 伊旺麥奎格和Mélanie Laurent二人終於又在一起了,這名法國紐英文說得真溜!
前 陣子看Mr.nobody中,尼莫人生抉擇的三個女人,一個是至愛但命運捉弄無法長久、一個是憂鬱症但主角不離不棄卻快喘不過氣、一個置之不理自己蹧蹋別人。這三種關 係似乎也可以和本片類似,做人無法完美和它人契合。不過本片也描寫了一個舊時代的生活方式,還有人死掉後該做的事後整理。無法說是非常開心就是了XD
|
╔══════════════ ೋღ☃ღೋ═════════════╗
☼███████████████非關連結███████████████ ☼
╚══════════════ ೋღ☃ღೋ═════════════╝
"一生懸命" 架構中 p(^o^)q...............